爱看小说网www.52kanxs.com

《我的祖国》旋律悠扬,意境深远。

这首歌并非新作,它诞生于1956年,由着名词作家乔羽作词、作曲家刘炽谱曲,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

其歌词真挚朴实,旋律优美动人,深情地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志愿军战士保卫家园的英雄气概。

“一条大河波浪宽”中的“大河”,在许多人心目中,自然而然地被理解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黄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在国人心中拥有不可替代的象征地位。

然而,据词作者乔羽先生回忆,他创作时并未特指某一条具体的河流。

他曾汲取了在江西见到长江的壮阔感受,但最终选择了“一条大河”这个更具包容性的意象。

因为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江河溪流纵横交错,几乎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一条陪伴自己成长、承载乡愁的“母亲河”。

这条“大河”,可以是长江黄河,也可以是任何一条流淌在故乡土地上的无名河流。

那“风吹稻花香”的两岸,也可以是任何一片滋养生命的田野。

正是这种超越具体地点的、普适性的情感投射,加上由纯净童声领起、各族合唱的宏大演绎,使得这首歌瞬间击中了无数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电视机前,歌声已毕,余音却仍萦绕在无数人的心头耳畔。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新界宝马汽车厂工地上,来自河南的王学林工长喃喃念着这句歌词,眼神复杂,思绪仿佛已飞越千山万水。

而他身边的年轻工友刘建国,早已红了眼眶。

“俺们村……村头也有这样一条河,不算大,但清亮得很。”

刘建国声音有些哽咽,“小时候上学天天蹚过去,冬天冷得刺骨,总觉得那是天底下最难的事……可现在,我真想再回去看看,就看看……”

他这话一出,仿佛打开了情绪的闸门,工地食堂里,几百名天南地北的工友,许多人都默默低下头,或望向窗外,掩饰着发红的眼圈。

他们没有争论歌里唱的是黄河还是长江,每个人都觉得,那唱的就是自己家门口的那条河,是自己枕着水声入梦、闻着稻香长大的故乡。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九龙公寓里李国明一家的对话。

小儿子李景熙仰起头,好奇地问:“爸爸,歌里唱的大河,是地理书上说的黄河吗?”

李国明有些惊讶:“阿景,你知道黄河?”

“课本里就有啊!”李景熙一脸理所当然,“讲了我们中国的长江、黄河,还有诸子百家、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呢!”

李国明闻言,心中感慨万千。

他是土生土长的港岛人,在英国殖民教育体系下长大,中小学课本里充斥着大英帝国的历史地理,关于中国的内容少之又少,且常带偏见。

他对祖国文化的认知,大多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后来的自学。

他转向妻子田珍珍:“阿珍,你是老师,现在学校的课本……”

田珍珍笑着解释:“这是集团教育基金会推行的新课程改革。”

“我们鼎峰旗下的自建中小学,教材一部分由聘请的专家学者编写,另一部分引入了内地的人教版教材。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所有年级都新增了一门‘人文科’课程。”

“人文科?主要学什么?”李国明追问。

“主要有六大学习范畴:‘国家与我’、‘社会与公民’、‘环境与生活’、‘健康与生活’、‘理财与经济’、‘世界与我’。”

田珍珍如数家珍,“内容逐年深化。阿景四年级,已经开始学习国家地理,比如长江黄河、各省概况,还有国家历史,鸦片战争、辛亥革命这些都有涉及。”

李景熙在一旁使劲点头,一脸“快夸我”的表情。

田珍珍摸摸儿子的头,又笑着点了点小女儿李妍熙的鼻子:“阿景学得不错。就是阿妍,才一年级,国语课和人文启蒙课还得加把劲。”

小女儿李妍熙立刻嘟起嘴反驳:“妈咪,我也有认真学习好不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