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www.52kanxs.com

“左山长?右山长?”

申时行和张学颜同时一震!

饶是他们宦海沉浮、见多识广,也被皇帝这跳跃而大胆的构思惊住了,以“山长”之名,冠于礼部之下、秩比侍郎的实权高官之首?

打破了千百年来官职命名的陈规。

实际上,大明朝是有自己官学这一整套的流程,与行政体系,历朝历代,大致如此。

国子监掌管全国官学教育,尤其是最高学府“国子学”的教学、祭祀、生员管理等事务,相当于中央官学的最高管理机构。

祭酒为国子监的行政长官,负责总理监务、主持讲学等,下设司业协助祭酒工作,分管教学与行政。

但这是中枢最高学府,也只只占了一个名义,他们可没有职责去管理下面的官学。

而地方官学管理体系,与地方联系密切,府学、州学、县学,管理权限分散在地方行政体系中,无专门的独立管理机构, 地方行政长官对本地官学负有总责,包括经费、校舍修缮、学官任免提名等……

除此之外,中枢能插上手的就是,不定额,不定制的提学官。

由中央委派的提学御史或提学副使,巡视地方官学,督查学风、考核学官与生员,拥有监督地方教育的实权,但非专职管理机构……数年也只有一次巡查,深入不了根本。

可以这样说,大明朝对于教育管理这一块,跟宋朝的区别并不大。

中央官学核心管理权在国子监,地方官学则由地方行政长官与专职学官共同管理,监督权归提学官。

这种体系下,官学管理与行政、监察体系深度绑定,缺乏统一的全国性教育行政机构。

而此时天子当着张学颜,申时行二人面前提出来的左山长,右山长职务,在正式的规划中,当然不可能只局限于管理官立蒙学,这不杀鸡用牛刀了。

而是要将朝廷整个中枢于地方教育,建立由上而下的管理机构。

朱翊钧仿佛没看到他们的惊愕,继续沉稳地说道,每一句都在勾勒着这个新衙门的蓝图:“左、右山长,掌天下官学山长,即各学管事之铨选、考课、黜陟!”

“各府、州、县蒙学、社学主事之人,无论其原本身份是退职官员、地方名宿还是有功名的秀才,皆须由礼部此司提名,方得任命,其考绩优劣,升迁路径,亦由此司定夺,地方官吏,无权擅自委派、更替……”

“左山长”、“右山长”这看似古怪称谓背后的深意——既借用了“山长”管理教学事务的传统意象,又明确将其提升为朝廷命官,纳入严密的官僚体系!

这是要在旧瓶里,装入彻底掌控的新酒……

申时行,张学颜两人片刻之后,都已经明白其中深意。

陛下对吏治的洞悉和对新政根基的维护,已到了纤毫毕现的地步……

张学颜则是心头巨震之余,迅速开始盘算利弊得失。

好处显而易见:能最大限度防止地方染指学政,确保恩典落实,维护朝廷威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