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www.52kanxs.com

冷雨初歇,越王徐闻亲临京都皇居大殿,亲主持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典。

“诸藩再封、东瀛更制”之议。

两侧文臣武将分列,厅中跪坐的,是自各地陆续归附的百余日本大名。

各人身着旧式礼服,面色沉肃,有人低头不语,有人窃窃私语,无不心存忐忑。

他们不知道越王今日是来赏,还是来罚。

自京都陷落起,越王大军所向披靡,横扫关东。

天皇与幕府将军双双纳降,各藩主也纷纷上表请罪。

但他们清楚,一纸请罪,并不等于赦免。

他们都等着越王出手,看这位大明帝国的封疆之主,会如何处置他们的命运。

大殿正中,徐闻负手而立,目光如炬,望向全场。

他已年过八旬,但身姿挺拔,声音如钟:“倭地既归大明,自当正本清源、定纲立纪,自今日起,废日本国名,改为东瀛行省。”

倭,是中国历代王朝对日本的最早称谓之一,含有“矮小”或“卑微”的贬义。

随着日本人熟知汉文化,终于知道了这不是个好词。

“倭”字逐渐被日本统治阶层所厌恶,他们深以为耻。

为摆脱这一称谓,表现自身文化与政权的“正统”与“独立”,日本朝廷主动向唐朝改称为“日本”,意味日出之地。

有传闻说是武则天赐下的“日本”国号,官方史料无记载。

因为在此之前唐朝从未承认过日本这个国名。

直到武则天时代,才开始接受其国号为“日本”。

此后,“日本”成为国际上对该国的正式称呼。

徐闻废除日本国王,改为东瀛行省,看似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实则意义深厚,是文化上的征服。

“东瀛”,自古以来中国对日本的雅称,出自《旧唐书》,有“东海之彼岸”之意,典雅而不贬义。

“行省”:是元明两朝对地方最高行政区的正式称呼,意味着日本完全纳入大明版图,不再是藩属国,而是直属辖地。

对于徐闻废除日本国名,一众大名的反应并不大,好像理所应当,甚至有人觉得好听。

毕竟新名字是东瀛省,而不是含有“倭”的卑贱国名。

徐闻看向众人,又道:“东瀛行省,设九府三十六县,府领州,县辖町村,改江户为东都,越王府设于东都,节制东瀛全境。”

话音未落,数位随行汉臣举笔宣诏,将最新行政架构当众示图,插旗定标。

原先割据一方的大名们纷纷看向布图,赫然发现。

他们的“国”没了。

取而代之的是大明式的“官道与县治”,井然有序的郡县划分,将日本这片古老岛屿的山川重新勾勒。

有大名小声嘀咕:“若九府三十六县皆由大明任官,那吾等何在其间?”

徐闻听见了,朗声道:“本王得大明陛下册封,持节东瀛,列岛之一切军政,所有官员任职,皆由越王府署理!”

一句话,这里老子说了算!

接着,徐闻宣布:“昔日天皇为名义之君,掌权者实为幕府;一为傀儡,一为祸乱,今日,本王奉大明皇帝诏命,废其虚主、灭其实奸,还此地以正理。”

话音一落,满殿寂静。

随即,徐闻当众宣读旨意:天皇制度自即日起废除,天皇一族迁往漠北安置,永不得复立。

这一决定,震惊四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