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www.52kanxs.com

永乐十三年,六月。

北京城那场关于凉国公府的风波,随着汉王朱高煦的一辆马车,在某个寂静的黎明,悄无声息地驶出德胜门,而彻底画上了句点。

没有人知道那辆马车去了何方。

有人说是去了遥远的琼州,也有人说,是回了南京。

但无论去了哪里,所有人都明白,这位曾经在北京城不可一世的汉王殿下,至少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再回来了。

胳膊,终究是拗不过大腿的。

纵然是亲王,在皇后与皇帝联手之下,也只能选择低头。

朱高煦不甘,他撒泼,他打滚,他甚至跪在徐仪华面前痛哭流涕,赌咒发誓自己再也不争了,只求留在父母身边尽孝。

但知子莫若母,朱高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朱棣和徐仪华又岂能不知道。

最关键的是,他这次做出来的事情,的确是有些越过底线了。

所以最终徐仪华还是狠下了心肠,悄然把他送走了。

没有仪仗,没有卫队,只有几个忠心的老仆,和一车简单的行囊。

悄无声息,仿佛从未存在过。

时间流转,很快便到了八月。

秋高气爽。

北京城迎来了它真正的主人。

皇帝朱棣,率领太子朱高炽,皇太孙朱瞻基,以及内阁六部、都察院、翰林院等一众文武百官,自南京迁都而至。

车驾如龙,旌旗蔽日。

当朱棣再次站在这座他倾注了无数心血的雄城之上,看着那巍峨的宫殿,宽阔的街道,以及比当年他做燕王时繁华了何止十倍的景象,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与满足,充斥着他的胸膛。

这是他的城。

这是他为大明万世基业,打下的根基。

然而,这股满足感并未持续太久。

当他的视线扫过那些前来迎接的宗室,却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高大身影时,朱棣的脸上,那丝满意的笑意,瞬间就变得复杂了起来。

他想起了那个被他悄悄送走的儿子,朱高煦。

说起来这个二儿子还是最像自己,从小到大,也最得自己的宠爱,但可惜有时候形势就是这样,国家大事,即便他是皇帝,也不能由着他的性子来的。

而且,终究他还是不如父皇那般心狠啊。

朱棣在心中,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叹息。

想当年,老爹朱元璋为了给自己铺路,不但把二哥、三哥都送出了大明,就连大哥的两个儿子都亲自送了出去。

这才有了如今对于自己来说,没有任何掣肘的大明。

他虽然知道现在这种时候,把老二也像当年的二哥三哥一般送出大明,封去海外是最妥当,也不会留下任何隐患的办法,但他最终还是没能狠得下心来。

最终,还是听从了皇后的建议,先让他回了南京,圈禁在王府之中,先让他反省一段时间。

而他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还是觉得自己至少还有十多年的光景好活。

在这十几年里,他自信还压得住朱高煦,也压得住朝堂上的一切。

即便真要送走,也要再等几年,等自己真的老了的时候,也不迟。

不过,这件事却也算是提醒了朱棣,有些事情,终究是要提前安排妥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