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www.52kanxs.com

随后,高楷看向另一人:“吕道长有何高见?”

吕洪回言:“治国之道,在乎猛宽得中。依贫道看来,需依法约束,使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以致大同。”

依法治国?高楷颇为惊讶,没想到,这两个道士,一个提倡用人,一个主张依法,见解当真不凡,即便许多朝中重臣,也比不上。

“吕道长真知灼见!”

“唐检,传我令,命萧公酌情,修订一部律法,废除本朝一些酷刑。”

“遵命!”

诸事议定,高楷朗声笑道:“二位道长真才实学,乃我平生仅见。”

“传令,授孙伯端为太史丞,吕洪为记室参军。”

“谢主上!”两人喜不自胜,各自有一丝气运,投入大鼎之中。

“既得官职,可去领取告身、朝服、俸禄。”高楷交代道。

“是!”

待两人告退,唐检拧眉:“主上,这二人虽有几分才华,却是道士,若擅用法力,为非作歹,岂非无人可制?”

高楷淡声道:“既入我麾下为臣,便受朝堂约束,不得随心所欲,不必忧心。”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如今,却是人道大兴之时。

“是!”唐检不再多言。

高楷转而说起一事:“听说,宇文凯有个外甥,叫窦易,颇有不凡?”

唐检点头:“此人年方十六,却极为擅长经商。”

“不过,这只是小道罢了。”

高楷摇头一笑:“无商不富,切莫小瞧了他。”

唐检若有所思。

“对了,褚公逝去,兵部司不可无人主持。”高楷想起一事,“便召回狄长孙,让他做郎中。”

“遵令!”

……

武德殿外,孙伯端、吕洪二人过长乐门,来到尚书省下辖吏部司,经门吏指引,抵达一处廊院。

早有一名内史等候,拱手笑道:“恭喜孙太史、吕参军!”

两人连连谦逊,呈上度牒,交由内史,又写下家世、履历、籍贯等基础信息,登记在簿。

“孙太史、吕参军稍等,下官这就上禀杨郎中。”内史客气道。

“有劳内史!”两人齐声道谢。

原本,道士度牒,须得经过吏部司再三核实,确认无误之后,方才呈送杨烨过目。

整个过程,少说也得三五天。

不过,这两人为高楷金口玉言亲封官职,自然无需如此繁琐。

内史着实歆羡,持文书,走进吏部司大堂。

杨烨颇为意外:“这二位道长,竟得主上如此看重?”

甫一见面,便授予官职,实在叫人惊讶。

不过,他自不会阻拦:“誊抄吧!”

“是!”内史答应一声,将孙伯端、吕洪二人基础信息,以工整楷书,写在两张绫书上,一式两份。

杨烨看过无误后,便在绫书末尾签下一个“判”字,加盖吏部司印章。

这便是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