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www.52kanxs.com

不只冯诚,此时朱樉、徐允恭几人都满脸诧异的看向朱标。

此次前来大明的安南使团,包括正使柳自新、统帅胡岚台、战将巴尔虎,甚至就连一同前来大明参加演武的安南兵卒都已被斩杀殆尽。

况且大明对安南用兵也已是既定之事实。

如此境地再向安南派遣使者,几乎可以说是自寻死路。

至于吐蕃就更不必说了,半年前他们便敢斩杀明使,此时大明最应该做的便是强兵横扫,大军压境。

再派遣使臣难不成再让吐蕃朝廷斩杀?

“大哥三思啊!”

冯诚也顾不上什么君臣,情绪激动道:“占城、爪哇、苏门答腊等国倒也罢了。”

“偏偏是安南、吐蕃两朝不需派遣使臣。”

“且不说现下我朝已与吐蕃、安南反目,单就是就出使两国也无甚意义。”

“还望陛下三思!”

冯诚倒不是礼部官员的死活,实际上他是不想让朱标因此被人诟病。

明知派往安南、吐蕃的使臣是个死,朱标却仍旧执意如此。

这样一来,士林中必有人诋毁朱标枉顾臣子性命,只为开战诸国找个由头。

而听到冯诚这番话,朱标面色微沉,浅浅说道:“出使安南、吐蕃怎会毫无意义?”

“派遣使者前往安南、吐蕃,自是斥责两朝枉顾人伦,摒弃纲常。”

“我朝兴兵讨之,也是其挑衅在先。”

“而且!”

正当冯诚以为朱标又是为了出师有名才打算派遣使臣,心中略微有些失望之时。

却听朱标语调郑重,正色说道:“先前我朝对待偏远之地,乃是采用羁縻之策。”

“而眼下包括云南在内,待我朝攻下吐蕃、安南之后,便也要施行改土归流,聚拢其地百姓,教化万民。”

“派遣使者便是要告诉当地百姓,大明震怒乃是因其朝廷不恭,与其百姓并无干系!”

“此事明日朝会,朕自会昭告臣工!”

冯诚一时也没有明确主意,此刻自然不好随意谏言。

朱标看了眼不再开口的冯诚,随后环顾朱樉、徐允恭几人,缓缓说道:“针对此事,若你们几人另有奏言,明日朝会时可一并奏来。”

见朱标示意他们离开,几人恭敬拱手后便也退出了谨身殿。

不过对于朱标方才最后那句话,李景隆却听出了另外一番深意。

要知道,皇权素来独断。

朱标能提前将明日朝会要提之新策告知他们,并鼓励他们明日朝会进言。

那李景隆就不得不怀疑,此次朱标有考究他们的意思。

待离开谨身殿后。

朱棣有些不太明白,看向冯诚问到:“冯二,什么是羁縻之策?”

“燕王请看。”

冯诚蹲下身子,将‘羁縻’二字写在地上。

“仅从这两个字的字形来看,羁縻二字像不像用缰绳束缚住下面难以管教的繁琐字体?”

“羁,马络头也;縻,牛靷也。”

“所谓羁縻,便是牵引之意。而羁縻之策,既有震慑但更多的则是以利换偏远部族臣服。”

“还需以利交换,令其归顺?”朱棣语气不悦说道,“我大明军武强盛,兴兵讨伐便是。还需以利诱导?”

“并非如此!”

冯诚还未开口,一旁的朱棡却率先摇摇头道。

“历代王朝对偏远部族都多是采用羁縻之策。”

“四弟你方才说兴兵讨伐,令其归顺,实不可行。”

“朝廷国力强盛,军武充沛,以武震慑自然可行。可谁能保障朝廷始终一直强盛?”

“一旦中原朝廷稍显疲敝,偏远部族必兴兵作乱。”

“晋后五胡乱华,便是如此。”

因汉末三国群雄割据,曹操、公孙瓒、皇甫嵩等人将草原部族打的亲妈都不认识。

曹操更是将以兵威慑,辅以重金将嫁给左匈奴王的蔡文姬赎回,并赐婚给董祀。

可以说,汉末群雄压根就不把偏远部族当人看。

以汉末英雄辈出,军武强盛的背景下,除了诸葛武侯南下定戎以外,其他政治势力对偏远部族自然没有什么仁慈可讲,更不需说采用羁縻政策。

这也就导致晋朝中期,匈奴、鲜卑、羯、氐、羌还有一些个偏远部落对中原王朝仇恨至深,这才有了五胡乱华。

冯诚站起身子,目光却依旧停留在地上的‘羁縻’二字。

“历代君王并非蠢类,羁縻政策更是自秦开始,延续至今。”

“说白了,中原王朝不需要偏远部族纳贡缴税,只需他们承认中原王朝的领导地位,不生事端便可。”

“而今日陛下所言改土归流其中明细尚不可知,可又要废除传承千年的固有政策,始终是让人心忧。”

哪怕冯诚没有明言,可李景隆却也明白冯诚是在忧虑什么。

倒不是担心朱标打算对偏远部族推行的改土归流政策不能成功,实在是朱标完全不需要有半分创新。

且不说如今大明国力基本盘稳定至极,后世纵然出现个稍显愚钝的帝王,只要不是一举将大明的家底全数败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大明依旧是不世盛朝,继续沿用羁縻政策虽不会使朝廷实在掌握云贵川藏等偏远地区,可云贵川藏也定然会与大明朝廷相安无事,维持表面上的君臣关系。

最为主要的。

乃是对朱标这位帝王来说,他现有的功绩足可以彪炳千秋。

甚至因老朱早早传位给朱标,后世因此还会对老朱的评价更上层楼。

别看朱标距今登基尚且不过五个年头,可将草原划分为行省,征讨高丽,灭绝倭国。

此等武功,历代君王少有人能出其右。

论及文治。

开创工科,准百姓改籍,创办朝廷商行,兴盛海贸。

还有建立三司不仅从制造诸多火器,充实武备。更是寻出高产种子,使如今大明粮产翻了十数倍。

此等文治,何等璀璨!

历代文臣多尊崇无为而治的汉文帝,对颇有建树、开创浮华盛世的唐玄宗之流多有鄙夷。

可李景隆、冯诚二人几乎可以肯定,后世文人必不会将朱标与玄宗之流相提并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