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写手杨华 (1 / 2)
爱看小说网www.52kanxs.com
杨华是四川省某山区小县城水泥厂的工人。
小县城还真没说错,这座县城藏在横断山脉中,在几十年前本没有什么人,后来搞三线建设,天南地北的人聚集在此,逐渐形成街市,这才设了县。
全县人口十来万,县城也就两万多人,总共横竖四五条街道,骑上自行车,半小时就能逛上一圈。
县里的经济就靠两个为三线建设配套的三座工厂支撑,一个是生产半导体器材的,一个是生产机械的,另外一座就是杨华现在上班的年产十来万吨的立窑水泥厂。
全县的人们都靠着这三座工厂生活,在计划经济时代,日子过得倒也凑合。
然而,九十年代一到,国际国内形势大变,三线也不搞了,三间厂子中,半导体器材厂因为生产出来的东西没人买,破产关张。机械厂和水泥厂破产改制,卖给了私人老板。
至于工人们,都给了一笔买断费,自谋生路。
三线企业的工人大多是外省人,破产后,不少人返回原籍。但杨华一家却留了下来。
杨华父母原籍河北邯郸,是个农民。七十年代招工来了四川,一呆就是三十年。回老家也没有生机,难不成还去种地,也得有地给你种吧?
再说了,他们在老家也没有亲戚,无处投靠。
于是,杨华爹娘喜获下岗工人称号,在九十年代中期失业了一段时间。
那时候杨华还在县城读高一,少年不识愁滋味,成天和同学们看录像,打游戏,叼着烟卷满城看美女。没办法,学习成绩不好,大学是考不上的,再说,家里也拿不出学费,不摆烂不行。
无论怎么看,杨华都是一个没出息的普通人,将来能够自谋生路,饿不死就算是还算圆满的人生。
然而,在和损友们胡天海地鬼混累了的时候,他还是会突然看着县城四周高得可以摸着天的大山,陷入呆滞:都是一样的人,我为什么会生在这里,稀里糊涂地活着?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吧,我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大山呢?
然而现实就是这样,想归想,做为一个没有任何能力的国家级贫困县的贫困孩子,你又有什么办法,最后还是得向大山低头。
高中毕业的时候,同学们各奔东西,不少人都决定去广东打工。当时,县里甚至还开通了去江门的长途卧铺大巴,在路上摇摇晃晃三五日,就能把你送进工厂。据说那边的工资不低,舍得加班的话,能够拿到一千。如果你在舍得一身剐,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说不定就会发大财。
于是,县城流传着广东那边的财富神话,比如某某人家的小子,帮人走私油料,一年赚了十几万。某某人家的闺女,傍了个大款,每月光生活费就有三千块,三千块,怎么用得完啊。
因此,当地又把年轻人去广东发大财的事情谓之“冲广。”这个名词不怎么好听,闻之让人心酸。
杨华也心动了,约了几个同学,打算一起去,于是就问父母要路费,结果挨了一顿打。杨华父母是正直的人,也知道这个娃胆子大,真让他去冲广,说不定将来就要被关进监狱去了。
闹了一气,父母厚着脸皮托关系,把他塞进水泥厂,做了个普通工人。工资嘛,三四百块,也只够抽烟。
杨华在水泥厂干的是成球工。
成球工的活儿很简单,就是看守成球机。水泥的工艺流程是这样,把页岩、石灰石、煤炭、黏土什么的破碎磨成粉末后,和上水,放进成球机里筛成黄豆大小的颗粒,然后再送进高炉烧结。最后将烧结后的颗粒磨成粉末,就得到了425水泥。
他的工作是掌握成球的大小和干湿度,活儿挺轻松。
就是每天坐机器旁边看,一看就是一天,整个人都被弄麻木了,感觉自己就是这台机器的一部分,没有了思想。
“太他妈无聊了。”这天,杨华回到家里,直接躺在沙发上,叼了支烟,目光落在电视机上。他正在放SVCD,里面播放着一部连续剧,好像说的是吕洞宾和白牡丹的故事,画面中打得很热闹。片儿是影像出粗店老板推荐的,里面的碟盘被她归成两类,一种是武打,顾名思义就是武侠片。另外一种是神打,就是神仙打架那种。比如白蛇传、八仙过海什么什么的。
正看着,厨房那边传来父母的争吵声。
“谁要他的破电脑,我要钱,还钱,还钱。”母亲的声音高亢地响起。
“什么破电脑,电脑就是电脑,我试过的,可以用。”父亲嗫嚅。
“可以用?你懂什么,你什么都不懂。”母亲高喊:“真可以用,人家为什么要换新机?老杨,这电脑和其他电器不一样,我听人说更新换代快得很,前几年还很高级,过两年就用不得了。对对对,人家有钱买新电脑,就没钱还你?分明就是欺负你老式。你没用,但我可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我现在就把那破烂货抬过去还给他。”
听到这里,杨华心中一阵烦躁,父母这样的争吵,自从九十年代中期他们下岗后就时不时来上一回,搞得鸡犬不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实在听不下去了,腾一声跳起来,跑厨房里喝道:“吵吵吵,还有完没完,实在过不下去离了得了。”
厨房很小很破旧,里面满是油垢,随便摸一个地方都感觉手指黏黏的。父母成天置身于这种环境中,看起来也是油乎乎的。
母亲怒喝:“你个砍千刀的,哪里有让爹娘离婚的娃?杨华,你来得正好,马上给我把电脑搬去你三叔那里,还给他,再把钱给我要回来。”
杨华呵呵一声:“谁借出去的钱谁去要,关我什么事?”
父亲暴跳如雷:“让你去你就去,什么意思,还怪起我来了,打死你。”
母亲:“就怪你,就怪你。当年我们家都什么情况了,你就因为你那所谓的面子,把钱都借给别人,跟着你,我们娘俩那几年吃了多少苦啊?”说着话,她心中一酸,眼泪就落了下来。
看母亲哭泣,杨华心中也是难过:“妈,你去休息吧,我来做饭。”
说起那钱,其实是在九七年的时候,父母所在的半导体器材厂破产,老两口买断工龄,总共得了三万块钱。然而,这三万块却大多用来买这套七十平米的福利房,先后交了三次钱,只剩七千块。
这个时候,同样是河北来四川支援三线建设的一个远房三叔提着酒瓶子来找父亲,说他要做生意,缺些本钱,能不能把钱借给他?将来生意成了,绝对关照自家亲戚。
杨华父亲本淳朴,加上二两马尿一喝,不经过杨华母亲的同意,就把全副家当借给人家。
这些年,三叔的生意做得不错,很是赚了些钱,然而每次提到钱的事情,人家就装听不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