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3章 我开车送你 (1 / 2)
爱看小说网www.52kanxs.com
站在李乐面前的东哥,深蓝色夹克袖口蹭了道灰,额头上沁着细汗,头发有些凌乱,显然刚从堆积如山的货箱里脱身。
脸上,泛着被无数琐事催逼出的紧绷和疲惫。
而当听到“师兄,别来无恙的时候”,眉头微皱,盯着李乐的目光里带着点审视和回忆神色。
“师兄?我.....你,燕大.....”
“怎么,忘了?哦,对,应该是表师兄。”
李乐说着,拿起那盒光盘,指了指封面上空白处那一行用蓝色油性笔写的字,“如有问题,包退包换”,下面是两个不算很漂亮,但很认真的手写签名和日期。
时间仿佛凝固了那么一瞬间。刘樯东脸上那种被日常琐碎包裹住的坚硬线条,似乎柔和了极细微的一点点,随即又被更深的专注覆盖。
抬头,认真看了李乐一眼,像是从尘封的记忆抽屉里费力抽出一张老照片。
“是你!那个,百信开业时候......燕大的社会学师弟?”语气带着恍然,嘴角终于扯开一个短促但真切的弧度,“我记得了。”
李乐嘿嘿一笑,带着点促狭,把一盒光盘递过去。
刘樯东接过,摩挲了一下封壳,上面的签名墨迹似乎早已深沁入塑料纹理。
终于记起,那年秋天,中关村的海开市场,他的店还缩在角落一个不起眼的柜台,人还是那个人的时候。
一个身材壮硕,高大的学生,挑了几张刻录盘,付钱时却非让他写下这个“质量保证书”,还半开玩笑说“空口无凭,立字为据”。
那会儿刚创业,每单生意都金贵,虽然觉得这要求有点怪,但他还是认认真真写了。
后来,在百信数码燕京旗舰店开业的自助餐会上,两人又匆匆打过照面,李乐还神神叨叨给他算了一卦,留下句,“少输当赢”。
“怎么样,这个还算数不?”
“当然算数。”东哥点点头,语气斩钉截铁,“只要有问题,只要是我卖出去的东西,一定兑现。不过,你这盘,连塑封都还在,这要退换.....有点说不过去吧?”
李乐咧嘴,露出一口白牙,“为什么不满意就退货呢?不满意,或者就是单纯改变主意了,能不能退?有没有地方退?方不方便退?”
东哥闻言,看着李乐,又低头看看手里那盒承载着七年前朴素承诺的光盘,再抬眼环顾这间拥挤、嘈杂、充满了原始草莽气息的办公室,窗外是中关村鼎沸的人声与混乱。
沉默了几秒钟,像是在咀嚼李乐这句看似简单的问题。
随后,发出一声短促的笑,带着点无奈和了然,“呵呵呵,行,理是这么个理儿。不满意,那也是问题的一种。只不过,现在我这儿,离不满意就退货还差得远,但是离关门大吉倒是挺近。”
“盘子太小,经不起风浪。能把货真价实的东西踏踏实实送到肯掏钱的主顾手上,不出幺蛾子,把人家的钱落袋为安,把我的货点清楚,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但坚持坚持,迟早,是要过这一关的。”
说完,把那盒光盘轻轻放回桌上,像放下一个过去的锚点。
目光又扫过桌上那份求职表,拿起来快速翻了翻。
看到“燕京大学社会学本科”、“应聘岗位,线上销售/运营管理”、“期望薪资,8000”时,眉头挑了挑,带着浓浓的不解,“我说,你这唱的又是哪一出?”
“跑我这儿....体验生活来了?” 东哥环顾了一圈周围的环境,意思不言而喻,这庙太小,容不下你这尊大佛,更别提这“高薪”。
“你就当田野考察。” 李乐回得一本正经,“深入一线,观察国内电子商务萌芽期的组织形态、交易模式与用户信任构建机制。这可是活生生的样本库,这不比在图书馆里啃死书强。”
“田野考察?” 刘樯东被这词儿噎了一下,“你?我记得你当年在百信开业时候,就神叨叨的,现在不搞算命,搞学术了?”
“嗯,我,读博了。” 李乐点点头。。
刘樯东明显愣了一下,眼神复杂地上下打量了李乐一番,半晌才叹口气,“行啊!沉得下心搞学问。不像我,心思早就不纯粹了。能沉下心读完博士的,都是真能耐。”
“不像我,当初要是不那么务实....”刘樯东笑了笑,没再说下去。带着点自嘲和感慨。掺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你不一样,更纯粹。”
“也不算吧,我那叫懒,不想吃朝九晚八一周单休的苦,倒是表师兄你,”李乐摆摆手:目光在那张厚实的脸上转了一圈,带着洞悉的深意,“你本意可不是在这铜钱眼里扑腾吧?”几个字,却点中了刘樯东心底最深处的某个角落。
于是,东哥脸上自嘲更深了,甚至带了点赧然。
想起当年在学校时,申请加入组织时见到的那些伎俩,还有那张小小的、让他下定决心换个方向的停车票,那种被权力最微末枝节卡住脖子的憋闷无力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语气坦然中带着深刻的体悟和沉淀过后的清醒,“嗨,小时候嘴瓢瞎想罢了。在村里看村长威风,上学觉得能当个县官就顶天,进了京觉得自己能管一座城。”
“那会儿太嫩,光看见官威,没看见背后的沟壑纵横。有时候,一个人想凭一腔热血抵挡点什么,太难了,还有我这臭脾气,”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天生就不是吃那碗饭的料。”
“还倒不如,把心思都收回来,琢磨点实在的,想想怎么靠本事弄口饭吃,怎么把这摊子生意做好、做大。挣钱,不寒碜,挣到钱了,说不定还能做点别的。”
“嗯,那你这本事选得对路,”李乐点头,“跟老本行,还不算脱钩。”
“本行,脱钩?怎么说?”东哥来了兴趣,虽然离开了象牙塔,但他骨子里对社会运行逻辑的敏感从未消失,“对了,你博士方向是啥?”
“城市社会和城乡经济,又兼顾了点儿网络的东西。”
“具体呢?“
“城市社会没什么,都是些老生常谈的空间结构,经济这块,最近主要是嵌入性那套东西的延伸。”
“嵌入性.....”刘樯东琢磨着这个略显生涩的术语,“马克·格兰诺维特?经济行为镶嵌在社会结构中那个?我记得有本《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
“对!没想到表师兄离开学校这么多年了,记得这么准。”
“闲下来翻过。”刘樯东摆摆手,“那说说,跟我这地儿有啥勾连?”
“你这,骨子里是什么?”李乐笑了笑,反问,却又不等东回答,便自问自答道,“在我看,就是靠技术手段,搭了个跨越空间、缩短链条的信任桥,一个线上的信用中介系统。”
“传统的线下市场,信任靠什么?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情、熟脸,或者老字号的口碑。你这呢?先交钱,后拿货,隔山买老牛。”
李乐顿了顿,指向光盘上那行字,“核心是什么?就是你当年给我写的这个包退包换,这四个字是根基。你现在把这承诺写在网页上,靠客服电话、靠自提点的存在感来撑住,是开始。”
“但以后真要把生意做到全国各地,钱从这儿汇,货从这儿发,买家卖家天各一方,凭啥信你?就凭你这套能把这承诺贯彻到底的后端系统。线上交易,说白了,就是一层又一层的信任叠加和背书机制。”
几句话,清晰有力地直指电商的核心。刘樯东听得认真,眼中精光闪闪,李乐的话像是给他正在朦胧构想的蓝图吹开了一层理论基础的薄雾。
“所以,你这整个平台,就是一个巨大的、正在从无到有被嵌入进社会结构里的新信用中介。”李乐瞧见东哥的眼神,继续道。
“你这网站,简陋归简陋,但每一张订单背后,都是一个陌生人基于有限信息做出的信任交付。”
“这种基于虚拟空间的信任建立和维系,可比线下柜台写保证书复杂多了,也脆弱多了。一旦崩了,修复成本极高。”
刘樯东垫底那头,“是,信任,是根基。线下靠脸熟,靠拍胸脯,甚至靠吵一架也能解决。线上?看不见摸不着,一次配送延迟,一个货不对板,一个客服态度不好,可能这个客户就永远流失了,他还会告诉十个、百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