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www.52kanxs.com

那个执拗的老头,现在想必,定是会感到欣慰……不过,若是现在还活着,能够亲眼看看,更能让人欣慰。

海瑞去世虽然一年多了,但他在朝堂的影响力,以及在民间的影响力,并没有减少。

特别是北方的诸县,如今竟村村都有了海瑞祠。

在这一年多中,百姓自发捐钱捐物,把庙宇修得比乡祠还气派,每日香火缭绕,有县令在呈文里说,寒冬时节,海瑞庙的门槛都被祈愿的百姓踏平了,香火钱竟足够赈济镇上的孤寡,成了当地一道奇景……

朱翊钧前些时日,去大兴县,还专门去了一趟海瑞庙,当真是修的气派。

朱翊钧也从各地的奏报中得知,在以往他为官的地方,几乎都i有海瑞庙的存在。

淳安的海瑞生祠原本只是间小庙,如今被百姓扩建成三进院落,门口的石碑上刻满了近些年捐银百姓,乡绅的名字。

应天府的百姓更是把海瑞疏浚过的河道称为“海公河”,河边的祠堂里,四时八节都有船家供奉的河鲜与香火。

而在,海瑞的老家自发建起了南方最大的海瑞庙,乡绅们牵头,百姓们义务出工,庙宇落成那日,据说半个海岛的人都去了,香火绵延十里,连路过的商船都要停船祭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翊钧缓缓收回目光,落在申时行和张学颜身上。

他的眼神深邃如古井,看不出狂喜,也看不出丝毫的志得意满。

只有一种沉甸甸的、如同背负着万钧重担的凝重。

“六万人啊。”

“这是主官的功劳,也是满朝诸公的功劳……”

“这,只是第一步。万里之行,方始于足下……”说着,朱翊钧看向满殿的重臣轻声叹息道:“辛劳诸公,在加把劲了。”

朱翊钧作为天子,可不会抢夺功劳。

他话音未落,申时行与张学颜已再次率领群臣躬身:“臣等分内之责,不敢当陛下如此赞誉。”

“免礼,免礼。”

殿中臣子此时可都是挺直了腰杆。

天子心里明明白白,谁的功劳、谁的辛苦,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政在养民’,养民先养智,养智先兴学。你们今日为学童们铺的路,就是明日大明的路。朕不用你们事事请功,可你们的辛苦,朕看得见,你们的才干,朕信得过。”

“就像当年海……海忠介在任时,朕知他性烈如烈火,却也信他心清如明镜。他虽屡屡犯颜直谏,可百姓念他的好,朝堂缺不了他的刚。”

“如今他去了,可这份‘信’字,朕对你们诸位,从未变过。”

殿中忽然安静下来,连自鸣钟的咔哒声都仿佛轻了几分。

诸臣望着御座前的年轻天子,心中都涌起一股暖流。

天子动不动就要摆架子,拿着帝王的权威让你屈服,让你奔走效力……

但天子确实也爱交心,这份“信”与“敬”,比任何金银赏赐都更让人动容……当然,前提是每年确实有了赏赐,玩些虚的,大家伙才能捧场。

申时行喉头微动,率先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哽咽:“陛下如此信任,臣等唯有肝脑涂地,以报圣恩……”

“臣等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殿中诸臣齐声附和,声音震得暖阁梁上的积尘都似要簌簌落下。

朱翊钧看着眼前这一片赤诚的景象,嘴角终于露出一抹浅淡的笑意:“这就对了。君臣同心,其利断金。”

“蒙学是第一步,往后兴修水利、整顿吏治、安抚边民,哪一样都离不得诸公。”

“朕给你们权,给你们信,也盼你们拿出真本事——有功,朕不吝封赏,有过,朕也绝不姑息。但眼下,还是要先把蒙学给朕办出个模样来,便是你们给朕,给大明最好的回话。”

他抬手示意诸臣平身,目光再次投向窗外的秋空,语气轻快了几分:“都回去忙吧。等到来年学田丰收,朕在御花园设宴,与诸公共饮一杯庆功酒——到那时,可别忘了把各学馆里最聪慧的学童,挑几个来给朕看看。”

“臣等遵旨!”

诸臣躬身告退,脚步轻快了许多,殿中沉闷的空气仿佛都被方才那番话吹散了。

朱翊钧坐回御座,他知道,治国如驭马,扬鞭要狠,给草要足……

用人之道,跟养马之道,并无区别。

自鸣钟依旧滴答作响,像是在为这场君臣相得的默契,轻轻打着节拍……

………………

今天更新六张,晚上还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