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1章 归途 (1 / 2)
爱看小说网www.52kanxs.com
笑声突然被马蹄声切断。
一队黑衣缇骑飞驰而过,百姓慌忙避让。
有人打翻了笸箩,冻梨滚得满街都是。
等马蹄声远去,街市又恢复喧闹,只是笑声里多了几分谨慎。
"听说了吗?南边又丢了两座城..."
"怕什么?上京城的城墙三丈厚..."
议论声从茶摊飘来,很快淹没在叫卖声里。
抬头,夕阳正给街口的石牌坊镀上金边。
"忠孝节义"四个大字下,卖春联的老秀才挥毫泼墨,红纸上的墨迹未干就被买走。
拐角处,卖窗花的婆子正在教小孙女剪纸。
红纸屑落在雪地上,像散落的梅花。
小姑娘剪坏了一个"福"字,急得快哭出来。
老人却笑着又递过一张:"不急,慢慢剪,日子长着呢..."
寻常的安慰让易年心头一颤。
日子,真的会很长吗?
他加快脚步,终于在人流中找到那个熟悉的巷口。
乌衣巷的青砖牌坊静立一隅,与主街的浮华截然不同。
牌坊下坐着个卖炭翁,灰白眉毛上沾着炭屑,面前摆着两筐银霜炭。
踏入巷口的瞬间,喧嚣骤减。
三步宽的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侧灰墙黛瓦沉淀着岁月痕迹。
几家老字号门前挂着素纱灯笼,不像主街那般张扬,却自有一番气度。
"公子?"
卖炭翁突然抬头,浑浊的眼睛一亮,"您来了?"
易年眉头一皱,自己并不认识这个人。
下一刻,苦笑了下。
一个人走了过来,到了那老翁身前。
掏出几个铜板,递了过去。
老人却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上回您给的冻疮药..."
他伸出布满裂口的手,已经结痂,"好多了..."
旁边飘来煎药的苦涩香气。
易年知道,那是保和堂在熬制防疫的汤剂。
当初自己"财迷心窍"想要去不用问喝口茶的时候,羡慕过他家生意。
再往前走,墨香隐约。
书斋的老板肯定又在晒书。
这些老店像一个个安静的句点,缀在繁华喧嚣的逗号之后。
脚步声在巷中格外清晰。
易年数着熟悉的门牌。
第七家门前该有株老梅,第十户的台阶缺了一角…
这些细节半年来分毫未变,仿佛时光在此凝固。
转过最后一个弯,生尘医馆的破木招牌映入眼帘。
门上风铃轻响,像是感知到主人归来。
易年站在台阶下,忽然听见里面传来周晚的声音:
"今天晚上吃什么啊…"
"就知道吃…"
"……"
悬着的手顿了顿,却没有推开了那扇熟悉的门。
因为里面的声音,只是自己的想象。
木门斑驳,上面还贴着去年的窗花。
红纸早已褪色,边缘卷曲,被风吹得微微颤动。
又一次下意识抬手,指尖几乎触到门环,却在最后一刻停住。
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习惯了…"
低声说着,声音轻得像是怕惊扰了谁。
是啊,习惯了。
习惯了一推门就能闻到药香,习惯了一进门就能听见周晚的抱怨。
习惯了剑十一坐在台阶上不停吃着,习惯了龙桃坐在柜台后面看书。
可现在的他,不再是那个小小少年,不再是那个为了钱财发愁的小小大夫。
现在的自己,是皇帝。
尽管不愿意承认,尽管从未真正坐在那张龙椅上发号施令。
可北祁的百姓认他,北祁的将士认他,甚至那些曾经觊觎皇位的世家,如今也不得不低头。
叹了口气,收回手,目光扫过小院。
恍惚间,似乎还能看见仓嘉打坐,龙桃在院子里练剑,周晚懒洋洋地靠在门框上,嘴里叼着根草茎,冲他笑:
"易大夫,今儿赚了多少银子?够不够请我们喝酒?"
可现在,院子里空荡荡的。
没有人捣药,没有人练剑,没有人倚在二楼的窗口等他回来。
原来时间,真的会改变很多东西。
原来人,有时候真的会身不由己。
摇了摇头,转身离开。
没有进去,没有惊扰这座小楼的宁静。
安静地走出乌衣巷,像是一个过客,而不是归人。
上京城的东大街依旧喧嚣,红灯笼高挂,吆喝声此起彼伏,行人摩肩接踵,仿佛战乱从未波及这座城池。
可当易年穿过长街,走向城北时,繁华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肃穆的冷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